在饲料加工、粮食处理、化工原料破碎等行业中,笼式粉碎机以粉碎效率高、成品粒度均匀、适应性强等优势,成为生产线的核心破碎设备。然而,长期高强度运行下,设备易出现各类故障,不仅导致产量骤降,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。本文梳理笼式粉碎机三大常见故障,解析成因与维修技巧,并给出高产运行保障方案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。
故障一:粉碎效率下降,成品粒度不达标
不少企业会遇到粉碎机“出力不足”的问题,表现为产量低于额定值,成品中大块物料占比升高。核心成因主要有三点:一是笼条磨损严重,长期破碎硬质地物料会导致笼条刃口变钝,切割破碎能力弱化;二是筛网堵塞或破损,物料中的纤维杂质堆积堵塞筛孔,或筛网老化开裂导致粗料漏出;三是进料不均匀,忽多忽少的进料量使设备负荷波动,影响破碎稳定性。
维修与解决对策需精准施策:若笼条磨损,需拆卸转子组件,更换磨损超标的笼条,同时检查笼条固定螺栓,防止松动引发偏心振动;针对筛网问题,定期清理筛网表面残留物料,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同规格筛网,建议选用耐磨不锈钢材质提升使用寿命;进料方面,加装定量给料装置,确保物料匀速进入破碎腔,避免过载或空转。

故障二:设备振动剧烈,伴随异常噪音
振动与噪音是笼式粉碎机的“健康预警信号”,若不及时处理易引发轴承损坏、机壳开裂等严重故障。主要诱因包括:转子不平衡,笼条更换时规格不一致或单侧磨损过度,导致转子重心偏移;轴承润滑失效,长期缺油或油脂变质,造成轴承磨损异响;机壳与转子间隙不均,安装时校准偏差,导致运转时发生碰撞。
处理步骤需按流程推进:首先停机断电,拆除防护罩检查转子,更换规格统一的笼条后进行动平衡测试;其次拆解轴承座,清洗旧轴承并检查磨损情况,若出现麻点、间隙过大需立即更换,同时加注适配的锂基润滑脂,注油量以填满轴承腔2/3为宜;最后调整机壳固定螺栓,使用塞尺校准转子与机壳间隙,确保圆周间隙均匀一致。
故障三:进料堵塞,设备频繁停机
进料口堵塞是笼式粉碎机的高频故障,尤其在处理湿度高、黏性大的物料时更为突出,直接导致生产中断。根本原因在于物料预处理不足,含水率超过15%或含有大块异物时,易黏结在进料口和破碎腔;此外,出料通道不畅,成品堆积导致破碎腔压力升高,反推物料造成堵塞。
解决与预防需双管齐下:紧急处理时需先切断电源,使用专用工具清理堵塞物料,严禁开机状态下用手清理;预处理环节,增设烘干设备控制物料含水率在8%-12%,进料前加装筛分装置去除大块异物;同时定期检查出料输送带运行状态,确保成品及时输送,避免堆积反堵。
高产运行核心:日常维护关键要点
减少故障的关键在于常态化维护:建立“每日三查”制度,检查笼条磨损、轴承温度、进料均匀性;每周进行一次全面保养,包括清理设备内部残留、更换润滑脂、校准间隙;每月开展深度检修,重点检测转子平衡度和筛网密封性。同时,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避免违规操作导致的人为故障。通过科学维修与精准维护,可使笼式粉碎机故障发生率降低60%以上,确保设备长期保持高产量、稳定运行状态。


